新闻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新闻报道 >> 正文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王凤霞、岳威博士来我院做学术报告

2013年04月24日 18:53  

418下午,在我院三层学术报告室(2307),王凤霞博士和岳威博士分别作了题为“有机光电材料微/纳结构的调控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Roll-to-roll  (R2R) coated large area polymer solar cells”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刘宗怀院长主持,来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师生到场聆听。
  王凤霞博士现主要从事半导体材料纳米结构的调控及其光电特性研究工作。曾主持江苏省青年基金,国家博士后基金,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项目;作为技术骨干参与“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已在国际主流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他引单篇最高50次,申请专利6项。岳威博士于20086月获得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学位,20092010年在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2011年至今在丹麦奥尔堡大学(Aalborg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太阳电池和辊对辊工艺制备柔性电子材料等工作。  
  在报告会上,王凤霞博士讲到,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性能不仅依赖于材料分子的结构,同时也与分子在固态时的有序度密切相关。因此,改善和优化分子在固态的有序性,也是改善材料性能的一种有效方式。她主要介绍了在有机半导体材料微/纳米结构调控的相关工作,揭示了不同材料的自组装行为及其微结构与性能的相关性,为有机半导体材料性能的优化提供了相应的基础。
  岳威博士认为,使用辊对辊(R2R柔性衬底兼容性)技术制备的聚合物太阳电池(PSC)具有成本低,重量轻,易加工和使用简便的优势,因此成为可再生能源的新宠。目前,小面积的太阳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能达到9%,然而在辊对辊技术中难以实现。广泛认为不同工艺导致的性能差距是难以弥补的。针对这一问题,岳威博士在辊对辊制备的聚合物太阳电池的测试方面做了大胆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最后报告人和师生们进行了互动交流,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