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新闻报道 >> 正文

十年育材成器 来日再铸辉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举行建院十周年学科建设与发展论坛

2021年12月18日 15:46  

十载砥砺奏歌弦,初心弥坚展新篇。20211216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召开了建院十周年学科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李永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陕西师范大学房喻教授,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罗宏杰研究员,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彭慧胜教授,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熊胜林教授,西安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代表,学校机关职能部处室、兄弟学院代表,学院全体教职工及师生、校友代表分别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参加论坛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杨祖培教授出席论坛并致辞,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郑鹏主持。

杨祖培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陕西师范大学材料科学学科有着光荣的历史,十年来为国家的材料科学研究事业输送了优秀人才。希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院能够牢记初心,不断奋进,弘扬“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积极推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一流学科”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的能力,深度融入社会发展进程,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奋力建成高水平、研究型新工科学院。

兄弟高校代表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马飞教授致贺辞,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恩和对学院的祝贺。工作人员宣读了延安大学、延安市科技局、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陕西西咸金融控股集团、西安中核核仪器有限公司等17家政府部门、高校和企业的贺信。

曾京辉院长从学科发展历程、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学院十年来的发展概况,并展望了学院未来发展目标。





   房喻院士、罗宏杰研究员、李永舫院士、彭慧胜教授、马伟教授、熊胜林教授、惠增哲教授,分别做了《薄膜荧光传感中的Adlayer效应》《文物材料研究》《n型聚合物受体与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智能纤维材料与器件》《有机光伏器件大面积制备中的原位形貌调控与优化》《结构导向构筑低维碳基复合材料与储能机制》《新型多功能铁电晶体生长与表征》等专题汇报,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在推进专业领域发展,加强交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学院教师代表李玉虎、安忠维、雷志斌和赵奎分别做了《科学-保护民族“根脉的良医”》《宽温区快响应液晶材料》《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研究团队》《钙钛矿半导体结晶和光电性能研究》报告,结合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相关问题,就团队的研究进展,应用前景和发展规划做了汇报。

此次高峰学科论坛拓宽了学院教师的视野和思路,为下一步学科建设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院随后将举办材料产业发展论坛、材料学科人才培养论坛和材料学科党建工作论坛,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撰稿:穆超 张雯谦  图片:冯伟  审核:郑鹏 曾京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