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名单(教思政厅函〔2024〕15号),我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党支部成功入选。入选团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突出师生共育、教学相长,引领广大师生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开展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等各项任务。
我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党支部现有党员26人,其中正式党员23人,预备党员3人,教师党员8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党员18人,支部书记为李玉虎教授。
支部聚焦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重大需求,形成了纸质文献、影像资料、文物彩绘、土遗址、文物特藏装俱等特色研究方向,致力于重大难题的破解。支部在“档案字迹恢复与保护”“文物彩绘病害治理”“感光影像修复保护”“修复过程中易损毁档案加固”“环保型防灾耐久档案盒与封存箱产业化”等方面均取得了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成果,修复保护革命历史档案8600余件、日寇侵华罪证档案等30000余卷、古旧字画500余件、纸质古籍文献80000余张;修复保护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革命烈士照片2000多张,民国时期情报缩微胶片等1300余盘;先后完成了盛唐壁画、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大唐西市遗址、蓝田猿人遗址等修复保护工程;修复西汉彩绘兵马俑3000多件、唐俑100多件。支部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相关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瞭望》《光明日报》《中国文物报》《科技日报》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中央电视台纪录片《我在故宫六百年》将本支部完成的故宫建筑彩画修复工程作为重要素材。
相关成果获美国发明专利6项,中国发明专利95项,全国争先创优奖1项,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 1 项、二等奖1项,获2023年度中国感光学会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编制了两项国家标准,出版专著4部。目前,我的相关科研成果已成功实现转化,入驻西安临空经济区。
支部将充分“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结合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战略需求,开展党建联建、提供教育服务、推动科技赋能、深化实践育人,深入了解党情、国情、社情、民情,为文化遗产保护、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撰稿:邢惠萍 审核:张雯谦 郑鹏